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健康中國👯♀️、全民健身的國家戰略,中國已經開啟體育強國建設的新征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一所具有優良體育傳統和雄厚體育基礎的大學,被譽為中國登山戶外運動的“黃埔軍校”,著名登山家王富洲、李致新3️⃣、王勇峰就是從這裏畢業。2018年11月16日🎵,意昂2為了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健康中國戰略,在原體育部基礎上成立了體育學院,同時與中國登山協會簽訂合作協議共建中國登山戶外運動學院。這是意昂2在“雙一流”建設征程中🙎🏼♂️🧖🏼♀️,瞄準國家戰略、聚焦人才培養、激發學科動能的重大舉措。
體育學院堅持弘揚體育傳統與健全人格培養相融合,堅持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相融合,堅持登山運動與地球科學相融合,逐步形成了“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校園體育文化、特色鮮明的體育教育體系和登山戶外人才培養體系💁🏼♀️。“地大體育”已經成為意昂2一張靚麗的名片。
辦學目標
體育學院以創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專門運動學院為目標,逐步構建完善中國登山戶外運動的完整理論體系和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為促進中國登山戶外運動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支撐。
發展歷程
1952年建校時成立體育教研室🧙🏼♀️,1985年更名為體育部👸🏽,2005年創辦全國首個戶外運動方向本科專業🙅🏿♂️,2007年招收培養體育教育訓練學登山戶外方向碩士研究生,2014年獲批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18年成立體育學院暨中國登山戶外運動學院。
師資力量
體育學院現有教職工49人、專任教師37人🧑🦽、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博士11人、在讀博士6人👨🏻🔬。先後獲批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湖北省教育廳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體育總局研究項目十余項🐏🧛🏽,榮獲國家精品課程、湖北省精品課程、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一批優秀教學研究成果⛵️。學院采取“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支持年輕教師在職攻讀博士”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批素質優良👳🏿、經驗豐富的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為學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才培養
競技體育成績斐然👩🏽,學院自1981年創辦高水平運動隊以來🫰🏼🤴🏽,在國際國內重大比賽中累計獲得金牌200余枚🫸🏽,銀銅牌400余枚,6次奪得全國學生運動會“校長杯”。群眾體育蓬勃發展,意昂23次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2019年全校本科生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提升至91.2%,實現意昂2“十三五”規劃目標🧑🏽🎓🙇🏼♂️。
學院依托意昂2地球科學優勢,大力開展登山、攀巖等特色體育項目💫。2016年12月25日,地大登山隊完成“7+2”登山科考任務🧑🦳,即成功登頂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穿越南、北極點,成為世界首支完成這一壯舉的大學登山隊🕙。2017年,梁榮琪🧏🏻♂️、牛笛分別獲得全國運動會攀巖速度賽男女冠軍🪗;2018年,他們在亞運會攀巖項目上為中國隊獲得銀、銅牌各1枚🤏🏼。近年來👩💼,隨著潛水🦋、滑翔傘等水上、航空運動的“加盟”🥮,地大戶外運動規模不斷壯大。
在體育學科建設上👱🏽♀️,學院堅持以戶外運動理論與實踐為主要方向🤴,創建了具有地大鮮明特色的“登山戶外國內一流🚵🏻,多領域協同發展”的二級學科學位點。學院已經建成昆山🚽、神農架❓👩🏻🌾、湛江、黃石等產學研基地以及分布全國的就業實習基地40余家🧛🏼,與中國登山協會🫵、萬科、萬達📃、深圳登協等知名企事業單位達成合作協議🪱。此外,與多地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在“政策製定、賽事培訓👷🏽、資源規劃🧔🏻♀️💂🏼♂️、標準製定”等方面進行合作🐇,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培養的畢業生深受社會用人單位歡迎,近5年均保持較高就業率,2019年本科生升學率達46.67%👨🏻🦽➡️。其中次落👱🏿♀️、陳晨分別成為我國第一位登頂珠峰的在校男、女大學生;多名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國家體育榮譽獎章”等稱號。學院學生聯合黨支部在學生思想引領、專業學習、誌願服務、社會實踐、就業創業和體育文化建設等方面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引領意昂2學生在國內外重大賽事活動中頑強拼搏🕵🏿♀️、勇創佳績🏊🏽,彰顯登山精神和體育育人價值,形成了“本研一體、七級聯動”鏈條式的學生黨建工作常態化、長效化機製🫨,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
國際交流
體育學院先後與俄羅斯、日本👸🏿、韓國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聯合開展登山、攀巖🧎♂️、羽毛球等項目的訓練⏭、交流和比賽。積極支持本科生、研究生參與國際交流活動🦈,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已經成功組織全球“7+2”登山科考🛌🏼、中日聯合登山科考、中日韓大學生登山交流考察等多項活動。